常用的需求采集方法介绍
发布于:2018-03-19 10:31
产品经理
大家都知道用研方法有很多,比如:用户访谈、焦点小组、调查问卷、可用性测试......这里挑选几种比较常用的方法,进行介绍。
用户访谈
用户访谈是定性研究的方法之一,它通过和目标用户一对一地交谈来了解用户的观点,其目的在于尽可能多地挖掘用户内心的真实想法,为产品设计提供参考依据。
下面以访谈的主要流程为线索,大致说明如何做好一次用户访谈。

明确访谈目的
通常做用户访谈的目的主要有两种:新产品方向的预研或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现象后,去验证我们推论的结果。
新产品方向的预研,其形式比较开放,访谈者会预先设定一个主题,通过不断与用户的互动和追问,产生该主题下用户的一些真实想法。
而对于数据分析后的验证,通常是已知现象而我们也有了一定推论了,为了验证该观点或结论的普遍性而去做研究。其目的性会更强,整个过程会更有针对性。
不同的访谈目的,对后续访谈提纲设计、流程设计都有一定影响。因此,在所有工作开始之前,我们一定要先明确目的,再针对性去准备。
设计访谈提纲
在明确了访谈目的后,就要开始设计访谈提纲。访谈提纲是保证访谈高效有序进行的关键。
不同的目的,访谈提纲的内容自然有所不同,但大致上都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:
- 目的要明确:提纲需包含要了解的所有问题,且整体逻辑清晰,衔接有序。
- 通俗易懂:避免使用专业词汇,确保问题对于用户来说容易理解。
- 由浅入深:先从简单问题开始,缓和用户紧张的情绪,拉近彼此的距离。当建立信任后,再逐渐深入。
- 先抓大再追小:先从开放性问题入手,获得关于用户的完整图景,再通过适当的追问去慢慢补足这个图景的细节。
- 问题设计严谨合理:问题应该保持客观,避免引导或暗示用户。
- 控制问题数量:为了避免用户耐心不足,访谈时间不宜过长,因此提纲不能过于冗长,要控制好数量。
设计好提纲后,可以在内部先模拟一次。看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,再优化改善。
另外,还需要注意的是:访谈提纲不是为了让访谈者在访谈中照着念,而只是起一个引导作用,避免让用户产生被审问的感觉。
招募用户
设计完访谈提纲,就要立刻着手招募用户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:
- 谁合适:产品的目标用户。为了保证访谈数据的有效性,用户背景还需要多元化。
- 如何获取:问卷邀约、中介介绍、网站用户、身边同事家人朋友如果是目标用户的也可以作为招募对象
- 人数:几个到几十个不等。如果资源有限,可以考虑6~8个。
- 其他要求:能清晰表达自己观点;对访谈形式及内容不排斥
好的用户质量是访谈成功的保障,因此要做好前期筛选的工作。
访谈中
整个访谈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:
- 说明目的:访谈最初应该对本次访谈的目的以及项目背景做个简单的介绍,让用户了解接下来的整个流程,并对用户参与访谈表示感谢。
- 相互介绍:介绍下你自己,并让用户也进行个自我介绍。借此机会拉近彼此的距离,让对方进入状态。
- 切入正题:根据已经定义好的提纲,切入正题。
- 总结:在访谈结束时要留出提问和总结的时间。对接收到的信息做个总结,询问用户你的理解是否正确、是否还有要补充的地方。
注意点:
- 不要严格地执行访谈提纲,应保持自然的对话和节奏,避免让用户觉得不适。
- 给予用户积极的反馈,不要纠正,指导或教育用户,鼓励其多表达自己的想法。
- 引导用户说出自己的操作过程与体验:做了什么,步骤如何,碰到什么问题,当时怎么想,怎么解决。
- 避免诱导性问题:如“如果有xxxx,你会使用吗?”
- 多问开放式问题
- 如果跑题了,应及时拉回,但避免太直接生硬。
- 对于用户提出的问题要及时追问,寻找其最真实的想法。
访谈后
访谈结束后,可以的话给用户送些小礼物,表示感谢后,送其离开。
而对于访谈的组织者,还应该做的是及时整理访谈记录,以供下一个环节使用。
总结
以上即用户访谈大致的流程。整个过程最有挑战的应属于访谈技巧,要怎么锁定目标,通过不断询问的方式得到用户最真实的感受与想法,是访谈成功的关键之一。这还需要大量实践来不断提高。
参考
调查问卷
调查问卷是一种定量的研究方法,它适合大量用户的信息收集。其目标是验证前期定性阶段(用户访谈等)提出的假设,找出大部分人共同的看法。因此,调查问卷的针对性通常都比较强。
设计问卷
有了前期定性的研究后提出的假设,就明确了调查问卷的目的,接下来就可以以此为依据,展开对问题的设计。
一份完整的调查问卷,包含以下几个部分(不是绝对的):
- 问卷目的:让用户清楚该问卷的调查目的,告知用户大概需要多久能够完成(如果是线上问卷,可以设计成可视化的进度条,让用户知道自己大概完成了多少),并对用户的参与表示感谢。
- 筛选用户:这块区域的问题设计,主要是为了帮助分析者对用户进行分类。每个产品都拥有不止一类的用户,因此这部分的问题应该要能将用户加以区分。另外,其实大家对问卷的态度并非十分认真,相互矛盾的数据,可以帮助清理无效问卷。
- 验证假设:这部分问题便是此次问卷的重点,即你希望从这份问卷中得到什么信息,便针对性地去设计问题。通常这部分的问题,会从前期用户访谈的开放性问题中而来。可以是用户的需求、行为、态度、偏好、痛点、产品使用情况等。
- 用户信息:对产品设计有指导意义的个人信息,如:性别、年龄、收入、地域等。为了避免用户在回答前的问题时有所顾忌,通常将用户个人信息的搜集放在最后。
- 建议区域:适当设计一两道开放性问题,咨询用户意见。
问卷设计的过程中,遵循以下基本原则:
- 问题设计应保持先易后难、先行为再态度、先封闭再开发的顺序,并具有一定连贯性
- 问题描述精简、具体、通俗易懂,避免笼统、抽象、或专业名称
- 以封闭式问题为主,尽量少或不设计开放式问题
- 避免问卷过长,控制在10分钟内能完成
- 选项的设计应遵循MECE法则(相互独立,完全穷尽)
- 选项要精准和可量化
常见问题
- 样本与想了解的目标用户群体出现偏差:投放时应尽可能覆盖目标群体中各类型的用户,保证各类用户的样本比例接近全体比例。如男女样本比例,应接近全国男女比例。
- 样本过少:应保证至少有100份答案。
- 应答案顺序影响用户选择:若为线上问卷,可以将选项顺序设置为随机。或准备几种不同形式(选项排列顺序不同)的问卷,同时投放。
为了避免上述情况,还有个通用的办法,即先小范围试投放,根据反馈修改后,再大面积投放。
问卷回收
问卷回收后,通常做的第一步是清洗数据,将重复提交、逻辑错误、空题数太多的无效问卷进行排除。
接下来便是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了。如果是用第三方在线问卷调查平台(如问卷星、腾讯问卷等)都会提供直观的分析结果。
如果是自行开发的问卷或线下问卷,可以利用Excel、SPSS等数据分析工具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。
总结
以上总结的只是普遍的方法,并非将将方法走一遍,便能很好的完成一次调研,更多还是在于平常的累积。另外,问卷调查的结果也并非100%准确,它只能当做一种参考依据,而非事实。这同样适用于所有调研方法。
可用性测试
关于可用性测试,《妙手回春》这本书已经做出了很详细的说。笔者之前也对本书做了个概况总结,具体内容,可以查看:《妙手回春——网站可用性测试及优化指南》一文。
这里就简单说明几个需要注意的点:
- 要尽早开始做可用性测试。它属于验证想法的方法,尽早发现问题,才能尽快改进。
- 做总比不做好,如果不能大规模投入,可以小范围测试,多少都能发现一些我们设计中的盲点。
- 可用性测试时测试产品,不是测试用户,不要让用户有压力,要鼓励其多提意见。
- 让用户在完成任务的同时,描述其思考的过程。
- 随时观察和记录用户的操作及想法,避免引导用户操作。
数据分析
数据分析是一种定量研究的方法,通过分析各种数据,研究用户是怎么做的。数据来源有很多渠道,主要有:用户使用产品的日志、网页访问情况统计信息、用户操作行为数据等。
由于笔者对这块的认识尚浅,具体的分析方法就不做介绍,等后续学习深入后再回头补上(捂脸...)。